平府都被借调了粮食与棉花。”
昌平天寒,今年的粮食被糟践,百姓一年没有主要经济来源,粮食解决了,棉花若是少缺一样会冻死不少人。
门外有人守着,但守门人显然认得乐正崎,他被放行进去,不知具体禀告了什么事,只偶尔透露出一言半语。
“……应当没有干系。”
“有年轻人的锋锐与抱负,是个良善的君子。”
“项家有急流勇退的意思,林家向来清流……”
——
孟晚还不知他和宋亭舟已经被人将家底摸得一清二楚,小人物的可悲就在于,知晓自己弱小无力,可却连什么时候被人算计都没有个预告。
甚至有时候应该庆幸自己的弱小,因为现在连被人当棋子用的资格都没有。
年后的日子依旧平淡,除了宋亭舟心血来潮要每天早上和雪生练练打拳。
他今年二十四岁,习武已经是晚了,不过练练五禽戏强身健体还是不错的。
祝泽宁年后又收拾包裹被祝三爷扔到宋亭舟这里,他主要是早早看中宋亭舟沉稳的性格,想让儿子耳濡目染之下也能稳重些。
再者宋亭舟文采斐然,还能带带祝泽宁,一举两得。
于是大清早耍五禽戏的又多了一个。
孟晚待不住又琢磨起之前想到的奶茶来,他暂时不想做生意引人瞩目,只是自己馋了又无聊想弄成了自己喝。
盛京不愧是帝都,牛奶羊奶这种在昌平比较罕见的东西,这里却是寻常,
他先找买了个大肚子的小陶锅,又让雪生找了户卖牛奶的人家,买了一小桶新鲜牛奶回来。
堂屋砌着座小火炉,冬天砌,春天拆。
鲜牛奶放在桌上,孟晚先泡了一小壶红茶,再把小陶锅坐在炉子上。
禹国最常用的糖是红砂糖和饴糖,孟晚取了些红砂糖放到锅里,具体配比他也不懂,都是估摸着放的。
小火将糖炒至融化,将泡好的茶水撇出单独装进另一容器,只留底上泡好的茶叶和一点点茶水。将其倒进锅里翻炒两下,加上一把干茶叶继续翻炒,锅内飘出茶叶的独特香气,再把剩余茶水都倒进锅里,牛奶也加入进去。小火烧至微开状态,将小陶锅端下火炉即可。
因为加的是红砂糖,颜色略偏红褐色,不过闻起来味道不错,有奶茶的那种奶香茶韵。
孟晚坐在桌上品了一口,嘿,不错,和前世喝的奶茶口感差不多,下次再做些蜂蜜红豆就更好了。
“雪生,你把我做好的奶茶端到前院给郎君和祝举人,耿妈妈,你也尝尝。”孟晚倒出一杯留给耿妈妈,剩下的都叫雪生拿去了前院。
耿妈妈端起茶碗抿了一小口,赞叹道:“顺滑甜香,真是好喝。”
她稀奇道:“早之前随老夫人进宫的时候,也喝过宫里的奶茶,是咸口的,里头还要加盐,哥儿做的倒是口感细腻,好喝。”
项先生的夫君林大人只是翰林院里的清闲职位,四品的官员,家眷鲜少有机会进宫。
但项先生本身是书画大家的身份,又是女眷,娘娘们爱召见她,倒是宫里的常,耿妈妈跟着她见识不少,才会被项先生留下来照看孟晚。
孟晚坐在榻上,面前摆了碟千层糕,一口奶茶一口糕点,不亦乐乎。
他心里暗自可惜,这要拿出去开奶茶店,在盛京这种不差有钱人的地儿,肯定可行。
过了会儿宋亭舟从前院回来也说好喝,孟晚第二天便又蒸了锅红豆,熟了后用蜂蜜拌匀,做奶茶里头的小料。
这一波材料比肉还贵,但对于都是富贵人家的盛京来说又不算什么了。
孟晚听耿妈妈说,多的是人家用金玉做盘,帕子上都是用金线锁边,用上一条便直接丢掉。泡茶用的水都是自全国各地人力运输来的。大姑娘是侯爵夫人,侯爵府的轿辇要用二十二人抬着,轿子里头甚至还有迎厅。
盛京的名门望族奢靡程度,是普通百姓难以想象的。
行吧,孟晚听后半点不羡慕,反而脑海浮现的画面是昌平水患那些食不果腹的灾民。
他突然心头涌上一种感觉,想将那些见过的画面记录下来。
这种感觉来的很突然,却又是那么凶猛,让他一时半会都等不了了。
他家书房里备了一张长约两米的画案,占了书房一半的地方,孟晚铺了张上好的宣纸上去,研墨伏案作画。
不知过了多久,一盏烛台放到桌前,孟晚抬首看向紧闭的窗户,洁白的窗纸映着一片昏黄的颜色,显然夕阳正要落幕。
宋亭舟放好烛台,轻声问他,“饿不饿?”
孟晚看着画案上的大片未完成轮廓,放下笔杆笑道:“早就饿了,你吃过了吗?”
果不其然见宋亭舟摇了摇头,“还好。”
孟晚转了转僵硬的脖子,能听到细微的“咔咔”声。
“你不饿我也饿了,快叫侍女摆饭吧。”他又揉揉手腕,净了手,拉着宋亭舟回到堂
第3章 乐正崎(2/3)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